他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是他拍摄的中国题材。他是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曾往返中国22次,也可能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纪实摄影大师之一。但同时,他也是个自由的人,热情洋溢的人。他是个伟大的旅行家,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因此他的镜头中有中国之外的更广阔的世界。他是马克·吕布,法国著名摄影师。
更多深夜IN像旅行大片,关注凤凰 旅游 微信(travel_ifeng),回复“IN”,即可收取。
我对于世界的美丽一直都比对于暴力和丑恶更为敏感。在我的镜头中寻找韵脚和节奏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我的照片能够体现出不同原因的激情。我不遗憾。如果我们不梦想着改变生活,那么它会变得如何忧伤啊!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附近的圣热尼拉瓦勒(Saint-Genis-Laval)。1937年,这位初出茅庐的小摄影师用父亲在14岁生日时送给他的柯达袖珍照相机,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拍下了自己第一张摄影作品。2016年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
“马克与马格南社之间的联系漫长且硕果累累。他是一位超卓的摄影师,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首次访问中国以来,他的开创性工作尤为令人称道,此后三十年中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马克的离去令人痛心,在此我们向他的家人表达最沉痛的哀思,”马格南图片社的社长马丁·帕尔(Martin Parr)说。
马克·吕布摄影师:Bruno Barbey
马克·吕布是今晚深夜IN像的主角,这位马格南图片社的传奇人物,以中国题材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从旅行者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一个用心探索世界的人。
“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匠”是吕布广为人知的一幅摄影作品,这张刊登于1953年《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上的照片是他首次发表的作品,也正是因为这张照片,亨利·卡蒂尔-布雷松(Henri Cartier-Bresson)和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决定邀请他加入马格南图片社。
1967年的反越战游行中,在五角大楼外,一位名叫简·罗斯·卡什米尔(Jan Rose Kasmir)的美国少女勇敢地直面美国国民警卫队。这场游行扭转了美国国内民众对于越南的看法。摄影师:Marc Riboud
1960年,加纳。摄影师:Marc Riboud
1956年,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接壤且不受法律约束的边境,距离克哈特帕斯(Kohat Pass)不远处的一座部落军火工厂。摄影师:Marc Riboud
1956年,在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贝拿勒斯(Benares),人们在恒河中沐浴完毕。摄影师:Marc Riboud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殖民地时期, 140年间英属印度的首都。从这里启程,马克·吕布脑海中回忆着儿时读过的父亲的旅行日记,他渴望离开自己熟悉的家,渴望离开法国,到陌生的环境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想探索西方以外甚至是更广阔的世界。
曾经的君士坦丁堡、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被他当做了第一站,这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吕布随后穿过了卡帕多西亚和安纳托利亚的田园风光,经过波斯到达阿富汗,在阿富汗他的足迹甚至扩展到危险的种族地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克·吕布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者。60多年来,他一直不停地行走于世界各地,用镜头真实地记录着打动他的瞬间。
1956年他又回到了印度,在那里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游历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地方。他从加尔各答到德里东部的大吉岭、西部的拉贾斯坦、南部的孟买和北部的瓦拉纳西,最后从尼泊尔进入中国,那时候只有为数不多的外国人可以获得中国签证。这是马克·吕布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正是这次中国之行让马克·吕布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11月,女演员巩俐参与拍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摄影师:Marc Riboud
1965年,中国北京,从一家古董店中向外看的街景。摄影师:Marc Riboud
1957年,在中国辽宁省鞍山市的一座钢厂里,一位工程师正在办公室里工作。摄影师:Marc Riboud
我的渴望,就是尽可能强烈地拍摄强烈的生活。这对我来说已经像追求自由的念头一样,成为一个癖好,一种病毒。而如果生活的味道变淡,那么照片也会褪色,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1/125秒之间品味生活。
1960年冬,前苏联莫斯科。摄影师:Marc Riboud
1962年7月,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一群蒙着面纱的妇女正准备前往投票站行使独立公民投票权。摄影师:Marc Riboud
伊朗德黑兰,阿亚图拉·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的女性支持者。摄影师:Marc Riboud
1974年,沙特阿拉伯的鲁卡哈利沙漠中,一位穆斯林正在面向麦加祈祷。摄影师:Marc Riboud
到目前为止他曾先后22 次来到中国。在马克·吕布的镜头中,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一种只能用画面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东方式的美感。虽然他也拍摄名人,但马克更多地将镜头锁定在普通百姓身上。在宏伟的国家工程与民生的凄凉困苦之间,他更倾向于后者,这种对于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构成了马克·吕布作品的重要主题。马克·吕布的作品已经成为纪实摄影的一个标杆,他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摄影理念。
“我是摄影师,而不是汉学家。我在中国走啊走,看啊看,拍了不少照片。我还喝了很多茶,听了很多当时官方冗长的报告……所到之处我看到并喜爱这些美丽的面孔、工具上的陈年铜绿、浩瀚又有些奇特的景观,到处都有一种尊严,取代了上世纪几乎整个民族的耻辱。”
马克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上发表过中国的摄影报道,正是他的这些报道逐渐消除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他酷爱冒险,喜欢幻想,追寻无法预知的事物,但却与重大事件保持着距离,自由的评判着众多的思想争斗,在各种意识形态面前维持独立。这个以图像为生的人总与文化为伍。
马克·吕布
马克·吕布曾说:“看,有许多方式。我喜欢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看。对我而言,观察和拍摄街上的一个场景或是雾中的一道风景有点类似听音乐。这能够帮助我活下去。五十年以来,我是否改变了看的方式?我认为没有。人是很难改变的。我以同样的方式拍摄着不同的事物。当人们问我哪一张是我得意的照片时,我回答道:我希望明天能把它拍出来,我也会努力改变看的方式。然而总是徒劳。我真羡慕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摄影师。”
对他来说,摄影不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而是一个视觉的行为。眼睛是用来看,而不是用来思考的。马克·吕布喜欢沃克·埃文斯给摄影师的定义:一个快乐的追求享乐的人,因为眼睛掌控的是感官,而不是想法。马克·吕布所找寻的恰恰存在于生活当中,存在于现实当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米时尚网立场。)